西和县历史文化乞巧文化源于汉文化中牵牛织女神象

梳妆台|继鱼子西后的另一个绝佳日落观赏点贡嘎周边景区冬季防火封山,冷嘎措还有子梅娅口都只能找村民上山,今天带大家找到了这个还并不太出名的免费贡嘎观景平台。这是在新都桥附近的一个叫里的小众贡嘎雪山观景台,因为周边有很多的湖泊,天气好时能看到贡嘎雪山的倒影,所以又叫拍摄:SonyA7M324-70/70-200海拔:4555m定位:措拉湖是贡嘎梳妆台其中的一个湖泊,距离贡嘎直线距离约70km,能拍到贡嘎雪山、雅拉雪山和青绕神山。

甘肃西和周边游1、西和县历史

西和县的历史文化乞巧文化乞巧,是一个流传甚广,历史悠久的古老民俗,它源于汉文化中织女、牵牛、河汉三种天象。最早见于东汉崔寔的《四民月令》。东晋葛洪的《西京杂记》中也有“汉彩女常以七月七穿七孔针于开襟楼,人俱习之”的记载,这是古文献中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。“乞巧”是向神灵讨要智慧的意思,乞指乞讨,巧则指心灵手巧或有巧思妙想。

甘肃西和周边游

西和县乞巧活动,源于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。乞巧中的“巧娘娘”是王母娘娘的第七个女儿,即七仙女。据考证《史记·秦本纪》:“帝颛顼之苗裔孙女修,女修织,玄鸟陨卵,女修吞之,生子大业”。大业为秦人之祖,传说中的秦人始祖女修,就是以织而闻名,传于后代。织女的传说同周人始祖中发明了牛耕的叔均传说结合在一起,形成中国古代农村社会男耕女织经济结构反映的牛郎织女的传说。

甘肃西和周边游2、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

西和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。东临徽县、成县,南依武都、康县,西北与礼县交界,东北与礼县、天水秦城区接壤。行政区域面积为1861平方公里。辖乡(镇)24个,行政村385个,人口38.42万人。乡村人口35.17万人,农村劳动力为20.98万人。西和县素有“宝贝的复新地带”之称。1989年被列为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县和防护林建设县之中,1992年又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县之一,并被列为黄河上游多民族经济开发区甘肃段“一岸两翼”范围。

3、甘肃华亭离甘肃西和多少里路

2007年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评为“中国乞巧文化之乡”。素有“宝贝的复新地带”之称的西和,物淮南北东西,地下地下资源十分丰富,粮食生产一年一熟,盛产小麦、玉米、洋芋、蒿麦等。随着生产技能的提高,半夏人工栽培与加工取得成功,成为西北最大的半夏集散地,试验截植山茱萸,西贝母已获成功,并大面积推广种植。县境内东部属国内铅锌第二大矿床西成铅锌矿带之北翼。

文化 乞巧 神象 织女 牵牛